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介绍全国药品专项整治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吴浈说,一年多来,国家药监局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8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900多个,移交司法机关440多件,刑事处分279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取得重要成果。
药监局查处医药违法案28万件 整治力度前所未有
第三次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现场会刚刚在广东结束,这次现场会重点是检查药品和进出口商品专项整治工作。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围绕八项任务和四项目标,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四个环节全方位的整治,基本完成了预期任务,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在研制环节,以整治弄虚作假为重点,规范了政策申报秩序。 一是开展了药品注册现场核查。截至今年10月底,对2.9万多个品种进行了现场核查,已完成全部核查任务的97.5%。企业撤回药品注册申请7300多个,企业药品注册申报数量大幅下降,申报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开展了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已完成14.8万多个药品批准文号和2.6万余件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清查,占总数的87%,对发现问题的1100多个品种,依法进行了处理。启动了药品再注册工作。三是集中治理了“一药多名”。对药品标签和说明书进行了重新审查,完善了药品命名规则,规范了药品名称使用。
在流通环节,以打假治劣为重点,净化药品市场环境。 一是全面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查处挂靠经营和超方式、超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吊销经营许可证900多家。二是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针对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测药品、医疗器械违法广告7.5万多次,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120多个;对违法广告严重的药品采取了强制措施,有180多个品种被责令下架。三是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已建立监督网点61万多个,供应网点56万多个,覆盖全国90%以上的乡村。一年多来,共查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8万多件,捣毁制假窝点900多个,移交司法机关440多件,刑事处分279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取得重要成果。
在使用环节,以规范临床用药为重点,推进安全合理用药。 一是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卫生行政部门全面检查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情况,指导医院建立健全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开展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二是广泛开展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了“安全用药、关注民生”大型主题宣传月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医院、学校,宣传普及安全用药知识。三是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力度。一年多来,暂停了14个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品种的销售和使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和安全事件预警能力有所提高。
总的来看,这次专项整治,无论是整治力度,还是整治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经过整治,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改观。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还需要在专项整治成果基础上,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