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制药巨头缘何频吹并购风_要闻动态_中国医药法律服务网--江苏建康律师事务所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 > > 要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分析:制药巨头缘何频吹并购风

发布人: | 发布时间:2009-03-13 15:06: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新闻分析:制药巨头缘何频吹并购风

    新华社记者潘治

    瑞士罗氏制药公司12日以总价486亿美元收购美国遗传技术研究公司的剩余股权,完成了对其股权百分之百的收购。加上此前辉瑞公司并购惠氏公司以及默沙东公司并购先灵葆雅公司两桩分别涉及金额高达680亿美元和410亿美元的并购案,制药巨头们在今年已经完成了三起“豪华”并购,成为金融危机萧瑟寒风中一抹令人瞩目的亮色。
    通过并购获得新产品从而维持稳定的业绩、弥补药品专利行将失效造成的销售损失,是上述并购案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对于罗氏而言,其与遗传技术研究公司签署的有关销售协议将于2015年到期,而通过并购则确保了罗氏将能持续获得遗传技术研究公司新药的销售权;对于辉瑞公司而言,其“明星”药品立普妥专利也将于2011年到期,寄望于通过收购而获得多款畅销药品,以稳定整体销售业绩,无疑是条便捷之路。
    其次,通过并购获得研发平台进而调整研发方向,从传统化学制药逐渐转向生物技术制药这一新兴领域,也是制药巨头们频出大手笔的重要原因。遗传技术研究公司号称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多次推出创新的生物技术药品,颇得市场青睐。并购完成之后,罗氏将为自己铺平一条进军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坦途。同样,辉瑞公司也在并购声明中坦承,并购惠氏可以获得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成熟产品和强大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能力,“成为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领先者”。
    有分析指出,竞相聚焦生物技术制药,是上述并购最大的亮点。在生物技术制药已经成为业内全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制药巨头们通过并购可以大幅削减研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集中研发资源,促进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
    再者,通过并购补充完善产品线,实现资源整合以求降低成本等,也是并购发生的一大原因。辉瑞通过并购获得了非处方药物以及营养品、保健品的市场,一举摆脱了目前基本只有处方药的状况;默沙东公司也曾表示其与先灵葆雅的产品线有“显著的互补性”,并购可以“节约成本、增强竞争力”;罗氏则认为,并购将使他们得以提高效率、聚焦创新。
    客观而言,当前四处蔓延的金融危机对制药行业并非没有影响,不少公司也开始采取裁员、压缩成本等方式苦熬寒冬。但得益于患者对药品的需求,与金融危机关联不大,因此制药行业整体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所以制药巨头们依然能够在此时高调出手。
    然而无论哪个行业,并购向来都不是保证一定能带来利益的“万灵药”。尽管上述并购企业都信心满满,但也有人对并购效果表示怀疑。美国耶鲁大学药理学系主任约瑟夫·施勒辛格就指出,“研发部门越来越大并不意味着效率就越来越高”;而另一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发言人也表示,不相信“大型并购能带来长期利益”。
    实际上,对于商家而言,任何市场行为基本上总可以解释为“无利不起早”。而对消费者而言,特别是制药企业的消费者即患者而言,人们只希望这些药企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